福州

关于锅边的回忆

老饕侃吃

锅边是福州著名的小吃,就跟塔巷的鱼丸一样有名。每每来个外地客人,照例在泡吧后的午夜或是起个大早,找间熟悉的锅边店,请人吃上一顿。这样省钱又有特色的事,没人不喜欢,呵呵。锅边又叫“鼎边糊”,在福州方言里,“鼎”就是古语中锅的意思。传统的锅边,先要在大锅里烧好蚬子汤,去了壳的蚬子在滚水中上上翻腾着。用生罗卜沾上油,手脚麻利地在锅的内圈细细抹上一遍。然后,舀起一勺磨好了的米浆,沿着锅边刷地一圈浇下去,顿时,薄薄的米浆铺满整个锅边。不一会米浆就烫成了薄薄的干片,白花花的一片贴在锅边上,周边还微微有点儿翘起来。这时候,操起铲子将米浆片铲到锅底的汤水中,再加上些芹菜、虾米、香菇什么的配料,水滚起锅。所以,锅边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自它的做法。盛在碗里的锅边,奶白色的汤,花花绿绿的香菇丁,芹菜梗,小虾米,衬着白色微卷的锅边片儿,隐隐约约的样子让人看在眼里,想着肚里。

     锅边是福州著名的小吃,就跟塔巷的鱼丸一样有名。每每来个外地客人,照例在泡吧后的午夜或是起个大早,找间熟悉的锅边店,请人吃上一顿。这样省钱又有特色的事,没人不喜欢,呵呵。

  锅边又叫“鼎边糊”,在福州方言里,“鼎”就是古语中锅的意思。传统的锅边,先要在大锅里烧好蚬子汤,去了壳的蚬子在滚水中上上翻腾着。用生罗卜沾上油,手脚麻利地在锅的内圈细细抹上一遍。然后,舀起一勺磨好了的米浆,沿着锅边刷地一圈浇下去,顿时,薄薄的米浆铺满整个锅边。不一会米浆就烫成了薄薄的干片,白花花的一片贴在锅边上,周边还微微有点儿翘起来。这时候,操起铲子将米浆片铲到锅底的汤水中,再加上些芹菜、虾米、香菇什么的配料,水滚起锅。所以,锅边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自它的做法。盛在碗里的锅边,奶白色的汤,花花绿绿的香菇丁,芹菜梗,小虾米,衬着白色微卷的锅边片儿,隐隐约约的样子让人看在眼里,想着肚里。

  在福州的街头,想寻一家锅边店是容易的,但想找一家好锅边店却很不容易。虽然家家酒楼都有什么熟鱼煮锅边之类的菜式,可机制锅边吃在嘴里,怎么着就不是那个味道。东街口的美食园和安泰酒楼是福州菜的一个窗口,少不了锅边这道菜。满满一大碗的锅边,到是汤靓料足,锅边本身也厚薄适宜,由不得你不说声好!价格是贵了些,倒也值得,就是看着平易近人的锅边显得贵气了,多少有些不自在。还是在路边找找小店来得塌实些。好的锅边店,就像一个好情人,难觅啊!鼓东路的兰氏锅边店算是个名角,得益于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据说当天里,有无数人带着报纸慕名而来,可想大家对好锅边店的向往。名气大了,也就娇贵了,质量水准都打了折扣,但肯花心思的老板常常花样翻新地添些配锅边的小食,也成了一大特色。东泰路的什锦锅边也是人气颇旺的一家,小小的店堂时常挤得满满的,汤虽然也不是蚬子汤,但或许是拜什锦锅边之名,到也浓得美味。只是锅边有的时候做出来显厚,有些失了水准。近日里,街头冒出许多新秀,每每冠以罗源锅边或是连江锅边。找了家进去尝上一尝,还真尝出许多新鲜味来。汤水依旧不是蚬子汤,但以两地盛产海鲜的名气来说,自是加多了海鲜在汤里,味道也就鲜美起来。锅边的厚薄也还过关,自助式的点料却是顶顶新鲜的一招,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些自己喜欢的配料在锅边里。估计,下阵子,最当红的锅边店非它们末属了。

  吃锅边,有很多诀窍。作为一个优秀的吃客,当然是少不了这些常识的。首先是汤水,现如今的锅边,做法是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蚬子汤是决计寻不着了,有的只有浓浓味精汤。不过想到一碗5角钱的价格,的确也没理由让一家小店下这么大的血本。讲究点的,在汤水里加些奢侈的配料,比如海蛎、咸鱼什么的,自然价格也就高了些。接着,是锅边的厚度,太厚或厚薄不均的锅边只能说明厨师的技术太差,太薄的锅边通常是找不到的,如果有,除了说明厨师的技术好,恐怕也说明了店家的小气咯。最后,就讲到配锅边的小食。单吃锅边,汤水多得未免有些空荡,不由想就点什么吃吃。比如常见的油条、蛎饼、罗卜糕等等,通通是在油锅里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条是最没特色的,不仅是锅边,还有豆浆、稀饭之类,都能将就,不说也罢。蛎饼、虾苏就不同了,两个都是在米浆里加了黄豆粉,蛎饼肚子里自然是藏着海蛎,虾苏则是混着几只小虾在其中,用油一炸,黄灿灿地讨人喜欢。 

 

  对于一个好吃之人,美食总是会伴随着各种回忆。记得小时候,巷口有家锅边店,时常在夏天的晚上,踢着双人字拖,怀里抱着个大搪瓷杯,到巷口买上一大碗锅边,乐颠乐颠地捧回家。回家后,就着风扇吃得稀里哗啦。那时的锅边质量好,作料也精细些,虽然没有蚬子汤,但每一口总有些惊喜,咬到个小墨鱼仔或是咸鱼什么的。后来因为拆迁,锅边店搬走了,让我好生想念了很久。后来,工作了,每回和朋友们晚上出去混酒吧,回家的时候,望见锅边店里和着灯光氤氲的蒸气,总忍不住要进去来上一碗。记得一次在家生意不好的小店,锅边不是现做,放在一个大铝锅里的锅边已经和汤水糊在一块了,口味自然是大大地打了折扣。于是和几个同伴,大声地吆喝起来,使劲投诉指责,可怜的店老板被我们雪上加霜地讨了个折扣。现在想想似乎有些不该,但是那个时候的无敌青春实在让人怀念。记得还有一次,冬天里的一个晚上,已经是玩得太迟了,和同伴百无聊赖地在接近黎明的街头晃着,突然看到眼前一盏灯光。凑上去发现是家起早的锅边摊,一位老依姆(福州话:老太太)正在磨米浆。哗,可有事情做了!我们热情洋溢地要帮老依姆烧火。两个人堆坐在汽油桶做的炉子边,一边烤着火,一边和老依姆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不时还记得给汽油桶喂点柴。最后,在天亮时分,我们吃到了小摊的第一锅的锅边。或许是因为自己添的柴,或许是因为同伴是个帅哥,觉得那碗锅边说不出的美味和快乐,而且还有一点点小小的浪漫如同起锅时一下四散的蒸汽。于是乎,这一次的回忆变得最难忘起来。

  对锅边的钟爱,也就随着这些美好回忆一次又一次的加深。以至于,每次要是离开家很久的日子,想念的除了家人,就是锅边了。回到家,放下行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街找家锅边店,好好吃上一顿。然后满足地在坐在店里发一会呆,找找“福州老地瓜”的感觉。

延伸阅读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