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最想吃的食物,莫过于一碗热汤,麻辣烫则是其中最平民化的归宿。“麻辣烫”又叫“串串香”,青菜鱼肉,被细细地穿在了签子上,一股脑儿地往高温里推,真正是赴汤蹈火。没有什么讲究的烹调过程,它们就这样被粗糙的搅和在一起,互相沾染了彼此的味道,再也不能分开。
前些日子在杭州,早餐常常是便利店里的麻辣烫。说来也怪,杭州那样精致的城市,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都有热腾腾的麻辣烫。各种佐料一串串细致地串好,各种口味在格子间区分,类似关东煮,玲珑有致。北京的麻辣烫更大气,每串6角,几十种口味的涮料一口大锅里排开,任你挑选。那一串串冒着热气的鱼丸,豆腐卷,生菜甚至血肠,无不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尝一尝。
福州的麻辣烫生性飘忽,甚至居无定所。夜幕降临,蛰伏已久的小摊贩就开始从城市里的各个角落倾巢而出,推着一辆摊车,哪人多嘴杂就在哪落脚。师大学生街上的最集中,榕城古街,群众路,达明路和省体育中心附近的也不少,鼓西路偶尔也能遇上一两摊。他们或三五成群的占据领地,或独自为营,随着蒸腾的水汽,辣椒和花椒的混合香味在寒风中扑面而来。
师大学生街上那家叫“将军营”的人气颇旺,那家的麻辣烫可说是火锅的“简装版”,鱼片啦,丸子啦,鲜虾啦,牛肉啦……形形色色的涮料都穿在竹签上,不论荤素,每串6角。吃的时候,将一大把竹签穿起的涮料放进翻滚的红汤中,几分钟后捞起,正宗的吃法可不是一串一串的吃,而是一抓一大把,用筷子轻轻一捋,菜就纷纷掉落入碗中,然后开吃。只是这吃法辣是够了,香却不足。
如果说到印象中最美味的,该是达明新村旁的那家无名小店,大学时常常跟同学从仓山一路奔来,就为了解谗,算算也有六七年历史了,老牌地很。这里的可选的配料很多,但分量多少全凭老板的感觉,夹起来,抖啊抖的,入口的往往有限。这里的麻辣味很特别,胡椒和辣椒调配出来的独特滋味让人迷恋。入口的第一感觉是烫,吸两口冷气嚼嚼,辣味才浮上来,侵占着所有的味蕾,在嘴里一片又一片地攻城掠地。咽下之后,余味中这才泛起麻的味道,迅速地由舌及唇扑向各处的神经末梢。用被沈宏非篡改过的黑格尔名句来形容非常妥帖——“辣将你俘虏,而麻又将你释放”。
福州入冬以来最冷的那天,特意溜达到达明路怀旧。昏暗的路灯下,依旧是那几张临时摆设的桌子,门面上粗糙涂划的“麻辣烫”三个字已渐渐褪色,有人围坐一团,有人搬着小板凳独自品尝。还有那些找不到座位的人们,索性大咧咧地站在路边开吃,一边咀嚼,一边呵着热气,寒冬里也涌起了一股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