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赏灯上千年 【78美食网 78ms.com】找美食,上78美食网! 

福州

拜月赏灯上千年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大约从魏晋时期开始而盛于唐宋。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的街市,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就已弥漫着浓厚的过节气氛。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到了晚上,酒楼里丝竹箫管并作,人人争相登而赏月。里巷儿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马杂沓,至于天明。即使是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都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馔,欢度中秋。

  除了拜月之外,中秋节还有赏灯的风俗。《武林旧事》记载杭州的中秋之夜“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江浙一带还流行放一种羊皮小水灯“一点红”,中秋之夜,江面上布满了数十万盏灯,有如天上繁星。据说水灯是为讨江神喜欢,并非纯粹为了观赏。

  元朝虽以异族入主中原,但所受汉化甚深。节日习俗也大半沿袭汉人旧制。到了明朝,赏月、祭月、吃月饼的风俗大盛。每逢中秋,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清代流传一句话:“男不拜月,女不窜”,所以拜月成了妇女的专利。中秋节前几天,街市上都会卖一种专供儿童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的《花王阁剩稿》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延伸阅读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