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太多的“火腿肠”得改叫“淀粉肠”
火腿肠原料看外包装就可一清二楚;使用代可可脂制造的巧克力产品必须明确标明;“蛋黄派”产品蛋白质含量必须高于4%……明天开始,又有一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规开始实施。
火腿肠命名应表里如一
记者昨日从福建省质监局获悉,根据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两项国家标准GB/T 20711-2006《熏煮火腿》和GB/T 20712-2006《火腿肠》,火腿肠、熏煮火腿的淀粉含量都应在产品标签中明确写出,且只有用海鲜、鸡肉或鱼肉等单一原料制成的产品,才可以命名为“海鲜肠”“鸡肉肠”“鱼肉肠”。
根据蛋白质、淀粉和水分含量的不同,火腿肠分为特级、优级、普通级和无淀粉级等四级,淀粉高于10%的肉粉肠以后须改叫淀粉肠。标准还特别增加了污染物的控制项目,指标更为严格。
记者昨日走访福州多家大型超市,并未发现产品标签不明确的产品。
代可可脂巧克力要标明
自6月1日起,使用代可可脂而不是可可脂制造的巧克力产品必须在包装上醒目地标明,使其与可可脂含量超过95%的巧克力区分开来。
去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国内贸易行业标准》规定,代可可脂产品必须在包装上醒目地标明。此前有关部门考虑到市场还有部分存货,以及企业现有旧包装尚未用完,新行规实施有一定顺延期,按照相关规定,企业须于今年6月1日前完成包装更换。
蛋黄派蛋白质不能太低
同样面临最后“大限”的还有蛋黄派。去年12月1日实施的蛋黄派行业标准规定,蛋黄派产品必须在包装上标注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低于4%的产品,不得再挂“蛋黄派”的名称进行销售,必须改名。和代可可脂巧克力情况类似,该标准也顺延到了今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