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甜甜蜜蜜 团团圆圆吃元宵

美食杂谈

   正月十五吃汤圆,是我国传统元宵节的习俗,已有悠久的历史。一般来说,北方人称为“元宵”,南方则称为“汤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风味的汤圆,但两者都有团团圆圆、如意幸福的寓意,为我们传统的元宵节画上完美的句号。

  汤圆毕竟不是一种家常的食物,再加上由于时间与技术的限制,现在我们很难再吃到独特的手制汤圆了。“未见其貌,先闻其名”的古乡居甜品店,以各种口味的手制汤圆为主打,肯定是今年元宵佳节的压轴好戏。

    元宵节的历史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都点灯敬佛,并令士族庶民都挂灯。后来,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成为民间盛大的节日,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来源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中,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凡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而激怒天帝。天帝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把人间化为乌有。得知这个消息后,众人吓得不知所措,有位老人家便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里,每户人家都在家中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让天帝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从而保住生命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关于汤圆

  传说,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为了让一名思亲心切的宫女元宵与家人团聚,而想出“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的谎言来欺骗汉武帝,让汉武帝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宫内外都做汤圆,以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当天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可以消灾解难。就这样,宫女元宵得以与进城的家人团聚。

  事后,汉武帝大喜,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那天叫做元宵节。

   关于闹元宵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他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朝中老臣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吕后,并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决了吕禄,“诸吕之乱”才得以平息。

    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延伸阅读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