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瘦身”了、果冻“增肥”了、“蛋黄”太少不能叫“派”了、老人蜜、儿童蜜也跟人们挥手说再见了……即将过去的2006年,随着林林总总的卖场新标准的出台,卖场食品发生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变脸。2007年,卖场商品又将有哪些更为规范、人性化的标准出台?值得人们期待。
月饼强制“瘦身”
实施日期:2006年6月1日
《月饼生产包装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明确规定月饼包装成本应不超过月饼出厂价格的25%,每公斤月饼的销售包装容积不得超过9000立方厘米。此外,不得以任何形式搭售酒、酒杯、茶具、礼品等商品,不得将月饼同其他产品混合包装、销售。
记者走访:受“瘦身令”的影响,“平民月饼”成为今年佛山中秋月饼市场主角,盒装月饼售价大多在50元到300元之间。200元以下的中档月饼占到市场的九成以上。佛山不少月饼生产厂家将原来对包装的关注转移到了月饼本身的馅料和外皮上,南瓜、玉米、干贝、蔓越莓、红薯新型健康系列月饼今年格外受欢迎。
果冻不得“一口吞”
实施日期:2006年10月1日
作为孩子钟爱的零食果冻,小巧但是光滑,吃时易出现危险。从今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果冻国家强制标准,直径小于3.5厘米的果冻杯、长度小于6厘米的长条果冻,不能在市场销售。
记者走访:佛山不少超市,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将果冻制作成动物、兵器、水果等各种形状。但记者也发现一些5月1日以后生产的小型果冻,包装呈上大下小的梯形,杯口直径是超过了3.5厘米,但是下面杯底较小,有的也就1厘米左右。
医生提示:孩子可能吸食到这些果冻的“狭窄部位”,很容易堵住喉咙,危险性极高。
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食用果冻还是在成人监护下比较安全。
老人蜜、儿童蜜走远
实施日期:2006年11月1日
“儿童蜜”“老年蜂蜜”“补血健身蜜”……按照国家蜂蜜新标准,这些都属于不合格蜂蜜。新标准规定,蜂蜜中不得添加任何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物质,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防腐剂等异物。生产日期在2006年3月1日以后生产的合格蜂蜜,其包装标签上必须写明“GB18796 2005”。
记者走访:在佛山市区各大超市及部分蜂蜜专卖店,市场上销售的蜂蜜已经悄悄“改头换面”,10余种蜂蜜都是以蜜源植物名称来命名的,如“槐花蜂蜜”、“荆条蜂蜜”等。但也有一些标识“芦荟蜜”、“银杏蜂蜜”等蜂蜜,宣传蜜蜂采集自芦荟、银杏等花的天然蜜。佛山质监部门表示,芦荟、银杏等根本不是蜜源植物,不能留蜜(无法采集)。所以,根本与蜂蜜无关,标注为“芦荟蜜”、“银杏蜂蜜”显然是假的。
“蛋黄”不足不叫“派”
实施日期:2006年12月1日
蛋白质含量低于4%的产品,不得再以“蛋黄派”名义销售,这是我国首次对蛋黄派食品制定的行业标准。连日来,佛山市区不少大型超市忙着年末促销,其中不少蛋黄派也加入了促销品行列。
记者走访:近日记者在一家超市发现,某款蛋黄派奶油夹心蛋糕标注为,每23克含蛋白质1克。按照此标注换算得出:蛋白质含量为4.35%。而按标准要求,夹心蛋黄派的蛋白质含量应≥6%。来自佛山市质监的消息,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库存蛋黄派包装可延期使用到2007年5月31日。但消费者购买蛋黄派产品时,要特别留意产品的蛋白质含量。
巧克力将分真伪
实施日期:2006年12月1日
爱吃巧克力的人很多,消费者大多以品牌和口味作为选购的标准,对于其主要的成分含量和标识很少关注。按照商务部的最新标准,“巧克力产品中只有其主要成分可可脂的含量超过95%的才能标称为巧克力。”
记者走访:在佛山不少超市巧克力架上,大部分巧克力未标注可可脂含量,价廉的品牌包装上虽然写着“巧克力”或者“牛奶巧克力”等,但在产品配料表上却没有明确标出可可脂含量。
新标准已于12月1日实施,但为了减少包装浪费,商务部将改名期限延长到明年6月1日,届时所有的巧克力必须要脱“马甲”变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