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看出,凡在2005年10月1日前生产的、仅符合上世纪80年代旧标准的茶叶产品只允许销售到本月底。此前,不少消费者反映,在市区众多餐饮场所提供的茶水非但没有一点茶香,而且有的有药味、杯底有沉淀残渣。北马路附近某茶叶销售点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一般市场上批发给餐馆、饭店的茶叶大都在每公斤15元左右,都是茶叶加工的“下脚料”。据有关专家称,这类茶叶中一般农残含量都超标,长期饮用能致肝肾中毒。
质监部门人士也认为,茶叶市场总体质量不高。他们在检查中发现,不合格茶产品大都包装上缺少生产日期、产品等级,还有的用陈茶假冒新茶、在新茶中掺杂陈茶,或用夏茶冒充春茶等。另外,茶叶中的无机化合物含量超标,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原材料的把关不严,所购鲜叶在茶园或运输过程中遭到了污染,杂质含量过多等。
记者了解到,强制国标对9种农药在茶叶中的含量做出限量规定,而“老标准”仅对两种农药残留做出限量。同时,强制国标规定了茶叶生产场所应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厂房面积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