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虽然把酒视为饮食之最,耐日之魂,可也不提倡把它不分岁数的随意乱用,随意喝上几口的。对此,蒙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喝酒的岁数、敬酒、献酹、请曲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而固定的标准和明确的礼节禁忌,创立了蒙古族独特的酒文化。
一、喝酒的岁数
指可以上桌喝酒的岁数。男人到三十七岁,过三个本命年之后(有些地方到了二十五岁,过二个本命年之后)认可为"成年汉子,体力健全的人,进入大人行列",便视为"有资格当官,做婚宴的头儿,可尽情享受秀斯,品尝美酒之头份",并可以赏赐美酒了,从此以后才允许上桌渴酒。不到三十七岁之前饮酒沉醉者是属于不懂规矩的人,受到人们讨厌,被社会抛弃。
二、三轮式敬酒的礼节
四部卫拉特的土尔扈特部落的后裔,现在阿拉善额济纳旗蒙古的敬酒礼节。额济纳蒙古人把敬酒叫《阿日哈·蒙语,汉意为酒,查础呼为敬酒)。敬酒者把酒瓶盖打开后,在酒杯里滴一点酒,用右手按太阳转方向转着向陶脑(汉意为蒙古包顶中央的圆形天窗)敬酒。这时,屋里在座的全体人员放松地握住右手原地转向陶脑的同时,用大拇指尖触到额头处以示行礼。这个举动叫"向酒酹叩首".之后,杯里第二次滴一点酒向向火灶敬献。第三次则斟满酒杯向客人的最年长开始敬酒了。接受酒杯的人,把酒杯用双手恭敬的接过来以后,转移到左手用右手做"向酒酹叩首"礼,再把酒杯转移到右手并品尝后还回去。敬酒者把酒斟满后,再敬下一位客人,以此按太阳转次序向每位客人敬酒品尝。这叫"轮流敬酒".按此次序轮流到第三轮次的时候,客人必须把酒干杯了。这个礼节就叫"三轮式敬酒"礼节。三轮式敬酒结束之后,全体人员可以开始唱歌游戏。游戏中每唱一首完整的歌曲之后,作为"歌的轮次酒"每人都要品尝一次酒。由于"歌的轮次酒是随意喝",所以,这个轮次喝多少由自己来决定。三轮式敬酒的礼节是卫拉特蒙古人古有传统的敬酒礼节。把饮食之最酒的德吉向太阳、火灶献酹的用意就是为全人类的幸福安康做祈祷。
三、酒的禁忌礼节
蒙古人把酒作为饮食之最来重视,所以,不仅有饮用它的固定礼节,而且,还有许多方面的禁忌礼节。忌讳随意的过分饮酒,酩酊大醉。蒙古人提倡"四十岁时只可品尝,五十岁出头放开一点儿喝,六十岁才可用酒取乐"或"过分饮酒等于活受罪"的深刻认识。所以在耐日那达慕上忌讳酒过三杯。饮用阿日哈、达日苏(达日苏、蒙语、汉意为黄酒)之后,忌讳谈话说它为"苦的"或"烈性的",因为,蒙古人视为酒是饮食之最,所以,不能说它是苦的或烈性的,在蒙古人的心目中酒只是香的或甜的。忌讳站着品酒或饮酒。忌讳沉湎于酒里面,否则成为酒鬼,伤身体,误事情,重则丧命。忌讳在父母、长辈跟前喝酒吸烟。如果实在有应酬则给父母许可后,便可礼节性的喝一点。敬酒的时候,忌讳在客人的手上斟酒,必须把酒杯接过来,斟好后用双手敬上,否则等于轻视客人(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