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士
厚厚的牛肉,量绝对足,淋的蘑菇酱味道很淡,建议还是加黑胡椒酱比较好。套餐中的餐前酒、点心、沙拉包括汤都很精致,餐厅情调不错,尤其喜欢它的用色,是很纯粹的红,象斗牛士手中迎风飘扬的红布。吃完套餐可以继续坐着聊天,享用自助的沙拉、水果、饮料、小点心,感觉挺不错的。斗牛士在福州的西餐厅中,价位算较高的,一份牛排套餐基本在88元以上,有次八个人吃了一千多。
石山水西餐酒廊
从它在五一广场的第一家就开始追随,起初是吃牛排,后来开始接受它的中式套餐。现在最常去温泉支路那家,五一广场的装修已不能接受,井大路也觉得高不成低不就的样子,仓山学生街的分店就不评说了,本来就面对学生消费的,不好苛求。东街口从绿怡手上接过来的那家还没去过,更不敢乱说。总体打分还不错,餐刀很好用,牛排的火候掌握得恰当好处,只是在器具和其他的配料上还需要下功夫。很是佩服它家的营销,算是走得强稳的一员。尽管在2001年的情人节被它宰了500大洋(5个人,吃了冷冰冰的牛排,而且那个挤啊),我还是原谅了它,如今继续支持。
雅致的“三杯咖啡”
最适合的还是喝咖啡:在白马路中段,以前是卖古玩的一栋小楼,得天时地利,外面有一个小院子可以停车,而且也不完全靠路边;名字蛮有意思,一看就知是台湾人的作品;装修走的是这些年流行的胡桃木路线,但很简洁,和咖啡也对的上,所以还是挺喜欢的。严格的说,来这儿最好就喝咖啡,因为西餐种类不多,不是强项,咖啡却很不赖,尤其里面很幽静,去的人都蛮赏心悦目的,很有素养,不会大声说话嘻笑,。消费比一般的咖啡牛排馆要贵些,咖啡一杯正常的25-30,应该不高。三两朋友小聚,说说私密话,倒是不错的地儿。
金玉其外的“提拉米苏”
因为在“三杯咖啡”旁,所以一并提了。白马路上(应该是以前的别有天)和冶山路上的都去过,粗看感觉不错,毕竟新开不久的嘛,进去后发现里面的装修品味欠佳,属于不耐看的花瓶,金玉其外并不冤枉它。里面的餐点做得很一般,按我的习惯是不怎么考虑再去,因为缺少亮点。最近看到更名了,不知是换了老板还是“提拉米苏”不能注册,本身嘛,一款蛋糕的名称用来做店名,文化味就不够。
大众消费遍地开花的“豪客来”西式快餐
把它定位为西式快餐,是因为在很多方面它和肯德基、麦当劳有太多相似。首先,装修颜色比较明快、大色块使用较多,而且餐桌上压了一块玻璃,不用天天洗餐布;其次,它家的东东既不特别好吃,让人吃了还想吃,也不特别难吃,没地方吃时可以去吃的一个地,蛮象KFC吧;还有就是经常人挤人,尤其是东大路那家,热热闹闹的很多小年轻。当然,生命力非常强,四处出击,而且生意兴隆,市场定位准确。刚工作的男生、女生可以经常去去,只要不是太挤,肯定皆大欢喜。
名典咖啡语茶
东大路与井大路交接处一家、六一路一家,斗门附近一家,前面两家都去了,最经常的是在东大路。比上岛要好,还有些自己的文化。它的中式简餐我的评价最高,简洁精致,味道适中,价格也行,25元,牛排没试过,因为感觉还是一个喝咖啡和茶地方,牛排的噼里啪啦的声音有些刹风景,所以从来不要。水果茶不错,熏衣草也喝过,老实说,不如三杯咖啡的好。但是下午去名典喝下午茶是不错的选择,地段的交通方便,还有可口的点心赠送。
上岛咖啡
它最初在福州落脚的时候,偶还经常去去省体那家“上岛咖啡广场”,因为比较喜欢它空旷的感觉,层高挺高的,呼吸比较通畅,在当时咖啡馆较少的福州,场面应该相对大气,也没大量使用现在我深恶痛绝的绿沙发,黑色和咖啡色占了主调,适合谈话和喝咖啡。上岛的扩张速度在福州异常迅猛,后来先后去过湖东路、华林路、五一广场附近、福新路、台江江边旁的几家,尤其在吃了一次有史以来最老最硬的牛排之后,对上岛几乎没有了任何兴趣。可能跟个人好恶有关系,偶不喜欢它家惯用的绿沙发,暧昧的灯光,千篇一律的水幕,也不喜欢满堂堂的人,时不时爆出惊人的大笑声,更不喜欢压抑的空间,如湖东路那家,可怜的空间还硬给整出几层,憋闷死。而且咖啡和果茶也一般般,所以现在有人一提去上岛,偶就立刻说:拜托,换个地儿。。。。。。。还有啊,在台江江边的那家,本来有江景衬托,是个绝好的位置,偏偏扭头看到的是中洲公园上如天外来客般的黄色城堡,散发出腐败的灯光,毁了小岛上的绿树成荫,变出个不伦不类的怪物给人练摊,摆排挡,偶尔还有马戏团在那里杂耍。。。。。。。
里朵咖啡
装修蛮有品味,应该是香港设计师的手笔。使用上好的材料,大量的现代材质被应用,布局也不同于其他的咖啡馆,尤其是它的洗手间,很是大气,出门就见一玻璃墙面,入口不大,但一楼的造景却很自然。遗憾的是重装修轻出品!没什么好的菜肴和饮品,自助沙拉吧原料惨不忍睹!
令人怀念的“北部湾”
北部湾其实是很早很老的西餐厅了,不过听说最近已经易主更名,不由得让人有些伤感。在90年代后期福州的西餐厅尚未象如今这般轰轰烈烈的时候,是一个可以寻点小资情调的地方之一。晚上的客人很多,偶尔能达到人声鼎沸的局面,但即便有那么个怀旧的情调,当然还得有分量足、口味不错的西餐。28元的黑胡椒牛排应该是最受欢迎的,只可惜如今已物是人非。
没落的老牌的“绿怡西餐厅”
去过两家,一家在东街新华都旁,如今已是石山水的天下;另一家在湖东路闽江饭店旁,不知尚在否。比较来说我喜欢原东街这家,有老式西餐厅的味道,需进去后才见天地,不象很多西餐厅,远远地在大街上就能看到窗户旁就餐的客人。里面的装修并不新,有岁月的痕迹,尤其窗户都是白框格子的,颇似昔日的老上海,温温婉婉,下午的阳光只能在窗户一侧泻进来,躲在窗帘后喝咖啡,平白地可以做梦。走的是和石山水不一样的装饰线路,石山水更多现代的符号,而它更象守旧的英伦比之美国。让我们一起怀念一下这没落的贵族。
逝去的“往日情怀”
在福新中路和六一路交接处,印象最深的是进去后显眼的大鱼缸中成群的热带鱼,还有象宫廷一样的华丽的纱幔,以及坐进去就陷得很舒服的大沙发,包括墙上的仿中世纪的油画。只在里面吃过牛排,真是惭愧,去了几次,点的却还是牛排,口感很好,价格也公道,比现今很多的牛排咖啡馆强,比如我很不喜欢的上岛。只是好地方越来越少,往日情怀真的成了追忆的情怀,不知有无其他朋友也去过,可以一起伤感一阵。
昙花一现的“顶壹牛排”
老早就关门大吉了,不过因为对它印象还比较深,在此也缅怀一下。在省体育中心附近,消费偏高,有自助沙拉,所以现在时兴的自助沙拉其实早在6、7年前就有了。牛排的煎烤也是自行完成,落座后,小姐会端上来墨西哥的岩石,烤得极烫,客人用刀叉将腌好切好的牛肉置于石头上,几成熟完全由自己掌握,煎好后放到专门的盘里,加上喜爱的配料,爱撒多少胡椒和番茄酱都行。两个人吃得开心的话要接近200大洋。关键是不在路边,人也不多,真正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