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叫,荔枝红”,又到了荔枝成熟的季节。闽侯县荆溪镇港头村的荔枝曾经名满福州,村里棵棵荔枝树的树龄都在百年以上。但如今港头村1000多棵荔枝树中只有五六百棵挂果,其他都处于半生不死的状态。百年荔枝园,路在何方?
港头荔枝核小肉厚 曾经名满福州
港头村的荔枝园共有两三百亩,树龄都在百年以上。《闽侯县志》是这样描述这片荔枝园的:“江岸旁广野平畴,2000多株百年荔枝树遮天蔽日,幽雅、清静、凉爽,一派田园风光。”
明代著名学者、诗人徐渤是荆溪镇徐家村人,他在《咏荔枝膜》中曾这样描述家乡的荔枝:“白玉薄笼妖色映,茜裙轻裼暗香飘。嫣红狼藉谁收拾,十八闽娘裂紫绡。”
港头村的荔枝品种是“元红”,是荔枝中的著名品种。现在正是荔枝红的季节,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慕名来购买荔枝的人不在少数。
荔枝承包户叶林告诉记者,承包户只要将荔枝采摘下来,就有客人上门来买。虽然这里的荔枝有点贵,每公斤要16元至20元,是普通荔枝的两倍多,但销路不愁,“这里一天卖出去的荔枝有2000多公斤”。
叶林说,这些荔枝以前是抢手货,“很多福州客人慕名而来,购买荔枝作为送礼的珍品,而且以前每户只有几棵荔枝树,产量也不是很高,所以想买荔枝还得托人早下手。”
据闽侯县农业局一名专家介绍,港头元红荔枝核很小,果肉却比其他品种厚很多,当然受人追捧。
今年5月多雨,正好是荔枝挂果的季节,所以今年减产了。“少了很多,大概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叶林说。
千余棵荔枝 近半无人管
尽管港头荔枝出名,但据记者了解,目前港头百年荔枝园只剩下1000多棵荔枝树,其中近半无人管理。
叶林是这里最早承包荔枝树的人,这个从小在荔枝树下光屁股长大的本地村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承包荔枝树。
“当时我家也有30多株荔枝树,看着荔枝树不结果,我心里着急。”为此,叶林特地去漳州龙海取经。回来后,他精心管理荔枝树,还承包了村里500多棵荔枝树。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百年荔枝园焕发新春,每年都结果。
今年,叶林承包的500多棵荔枝树中只有100多棵挂果。他对记者坦言:“其他的树管不过来,一来污染严重,即使管理了也不一定有收成。二来如果荔枝树产量提了上去,价格要降低很多。”就是在这种纠结的心态下,他承包的近400棵荔枝树成了“弃儿”。
许多年前,叶林曾经尝试去福州卖荔枝,但效果并不好。“你想啊,凭什么你的荔枝价格是别人的两倍,顾客肯定不买你的账啊。”有了这次失败的经历,叶林从此再也没有去过福州市场,“要来的都是慕名而来,都是冲着这个名气来的。”
显然,港头荔枝的销售模式属于“姜太公钓鱼”式,因此承包户都不愿意提高产量,部分百年荔枝树于是成了牺牲品。记者了解到,港头村只有3个荔枝承包户,其中叶林是最大的一个。
荔枝树数量骤减 百年荔枝园之殇
今年74岁的叶老伯对于荔枝园的兴衰特别有感触。他说:“解放前,这里有荔枝树3000多棵,当时林业专家来了之后还提出意见,指出这里的荔枝树太密了。”
2001年出版的《闽侯县志》记载的数字变成了2000多棵,到了今年只剩下1000多棵。“很心疼啊,每年大概有二三十棵死亡。”叶林说,百年荔枝园如今快变成垃圾园,村里的垃圾都倒在园里,“垃圾倾倒在树底,很多人就不爱去管理”。
奇怪的是,尽管一些村民不管荔枝树,但他们口口声声说一棵荔枝树出1万元都不卖。按照他们的打算,一棵树一年产100公斤荔枝,按照每公斤16元计算,一年下来也有1600元的收入。
“卖出去不合算,而且卖荔枝树名声也不好听,港头村人靠经营木材发财,根本不靠荔枝树。”叶林说。记者了解到,村里3个承包户也都不是专职种荔枝,这只是他们的副业。
作为村里最早的承包户,叶林担心,按照目前的速度,这片两三百亩的百年荔枝园未来很可能会消失。